共享时间
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里,有多久没有过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呢?
白天的我们忙碌于工作、人际和生活,即使这些时间的度过是无意义的,它们的的确确在侵蚀着我们的经过。我们被这些时间占据,却很少能有自己的时间,仅属于自己,不属于任何事情,不属于任何人,不属于任何琐碎,甚至不属于任何自身萌芽出的想法、态度和改变。
只有在深夜不睡的日子里,这些仅属于我们的时间才会偷跑出来一阵子。我们总害怕错过这宝贵的和自己沟通的时间,熬夜就成为了沟通两者的桥梁。如果其余的时间注定要被共享,那么就让仅属于自己的时间在它会来的时间里任意通行,不受阻碍。
在这段时间中,情绪占据了主要部分。我们被感性牵制,完全卸下了理性的束缚。生命、死亡、性爱,这些平时不愿提及的话题在夜晚里都会进入我们的脑海里,胡思乱想一阵后又跑了出去,给我们带来了或喜悦或痛苦的经过,也可能是无解的困惑吗?
如果时间可以停在某一个时刻就好了,不用去想着时间是会流逝的,我们应当终止一些无谓的思考。不会有睡意,来打断我们刚刚开始就已有些疲惫的思考。
这些无谓的思考,看上去也不那么的“无谓”呢!
当我们逐渐沉入这一思考时,时间有时会是像停止了一般。尽管它依然流逝,可我们却感受不到下一个时间应该有的感受了,例如应有的困意和疲倦。像是滞后了一般,时间在流动,身体却停滞。
人们愿意用很多方式解决失眠的问题,它太影响第二天的效率了,那些需要被共享的时间是那么的重要,以至于我们尽管不愿意停下这自私的时间,但还是要暂停,以确保和他人共享时间时的理性。此时的理性和感性似乎在某一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,即睡觉;又有一些差异,即失眠。
自私是不符合社会价值的。我们拼命压缩自私的时间,将时间尽量多的共享给外人,让他们来接纳自己,融于社会之中,是我们依赖着外界的生存方式。
如果我们是一个自私的人,将所有时间留给自己,会有怎样的变化呢?
在这些被共享的时间里,不满足于此的观点促使我们努力的扩展这一想象,拼命被挤压。事件经由时间填满,再赋值于时间。坏情绪的负效应在这一模式中显得尤为突出。这种被所有事件压在身上,却不满足于这些事件的情感令人感到窒息,自陷于这种情绪中,很快的就会来到崩溃的边缘。
好在,理性告诉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。在被事件一次次冲击后的玻璃碎片划破身体的同时,我们还能够在这种情况中保持冷静绝不是容易的事情。大量的麻痹情绪需要充斥着我们的头脑,才能得到些许的释放。有很多地方才基于这一需求而建立。
牵制于时间、事件、情绪、释放、再牵制…如此的循环一次次的经过于生活,组成了生命的构成。好在,逃离这一循环的方式有很多;坏在,没人产生过逃离的想法,或者说,逃离的人在作出这一决定时就被驳回了。
因为自己的目标、因为财产的积累、因为人们的偏见、因为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、因为没被意识到的缘由…
推翻代表着放弃现状并拥抱未知。未知不代表美好,甚至未知的事物通常基于现状,所以在放弃后通常不会好于现状。如果接受是合理的,那么放弃则是困难的。人们都喜欢接受的增量反馈,不喜欢放弃的减量反馈。
但如果放弃换到了更好的,不论是哪种意义上的,只要是在自我评价中认为是好的,那么这时就会强调自身放弃的意义,这一决定的英明和正确性足以掩盖其运气成分,或者说,足以不明所以的给吃瓜群众塑造一个“伟人”形象。
所以,放弃是个随机性很强的事件。对未知的恐惧,是每个人在面对放弃时需要面对的话题,亦是逃避放弃、拥抱接受的原因之一。
解决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的方法,有人把这些事情归功于天意,归功于人生的起起伏伏,总之降低这种代价的方法似乎是个难题,还没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那么,索性将一切全部释放给时间好了。既然我们始于时间,就让时间帮我们决定,是共享时间还是自我时间,是接受还是放弃,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,是起伏不定还是终有定性。
Everything can be fine, wherefore what we can do is to forget about the thinking itself, as a consciousness of the unknown unknown, or what is not known to be unknown. (Revised from Luciana Parisi)